闵行又一例! 发布时间:2025-02-20

近日,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病房内,医务人员忙着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,一旁的捐献者小张(化名)镇定自若,默默等待着捐献结束。


小张是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七宝市场监督管理所的一名职工,是继2019年后闵行区市场监管局第二位自愿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,也是一名退役军人,为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,毫不犹豫撸起了袖子。这是闵行区第40例捐献造血干细胞,这份爱心的传递,如同春日的阳光,温暖而有力。


 

640 (32).JPG

小张和妻子  

 
说起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,时间倒流到2016年12月。当时,小张在机缘巧合之下报名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,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口腔黏膜采集。“采集成功后,我     作为志愿者的血液信息录入了中华骨髓库,工作人员告知,如果与患者配对成功后将第一时间通知我,不过此类配型成功的概率是极低的。”

 
8年的时间里,小张静静地等待着。2024年12月12日,随着一阵电话铃声,他接到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,告知     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筛配型成功,是否有意愿参与下一步血样的复核检测(高分辨检测)。



640 (33).JPG

 


“综合之前了解到的相关常识,我意识到我的选择可能关系到一个生命抑或是一个家庭的走向。”小张稍作思考,     很快就给出了明确的答复,并约定复检时间,进行下一步检查。接下来的流程“一路绿灯”,小张顺利通过了血样高分辨检测配型以及最后的体检。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他进行捐献前的最后一次确认时,     小张语气一如既往的坚定:“我愿意。”  

 
不过,小张的父母却有所顾虑。“他们担心我捐献后会有后遗症,会影响日常生活,甚至影响重返工作岗位。说实话,当初作决定凭的是一腔热血,真正到落实的时候,家人的担忧我也不能不考虑。”对此,小张和家人进行了几次开诚布公的交流,     列举了一些捐献者的事例,捐献前、捐献中、捐献后的相关流程与所须注意事项。渐渐地,萦绕在家人心头的顾虑一一散开。

 
采集过程中,小张安静地躺着,看着床边悬挂着的采集袋里分离出来的造血干细胞越来越多,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。对他来说,     这是一次生命的接力,也是一份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